一、身边的杀手:肺癌
吸烟,大气污染,烟尘弥漫。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而我们的这些日常,却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导致了一种对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的高发:肺癌。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增高。
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女性,则均占第二位。
不论农村还是城市,恶性肿瘤中肺癌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每一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都令人汗颜,其中,也不乏知名人士。
“马宁儿”计春华,“爷爷”文兴宇,“麻辣鸡丝”赵丽蓉,“苍海一声笑”的黄霑,“追梦人”凤飞飞......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也都是被肺癌夺走了生命。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大量资料表明,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大气污染,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可见,危险无处不在。
二、关于非小细胞肺癌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肺癌中的一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以上,死亡率高达80%-90%。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这几大类型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并以放疗及化疗辅助。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在肺癌的治疗方法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随着针对不同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成为目前临床研究以及应用过程较为成熟的方法[1-3]。
三、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靶点及治疗药物
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靶点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
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ERBB家族。它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18-21外显子(E18-21),包括E19框内缺失,E20插入突变及E18-21单核苷酸替代突变3种[4]。
EGFR突变率很高,约占NSCLC患者的30%-40%。主要发生在肺腺癌中。且多发生于东方亚裔年轻不吸烟的女性患者。也因此,EGFR突变抑制剂在该类人群中使用效果最佳。
第一代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
吉非替尼(Gefitinib,伊瑞可,易瑞沙,Iressa,阿斯利康公司)
厄罗替尼(特罗凯,Tarceva,瑞士罗氏公司)
埃克替尼(凯美纳,Conmana,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
但是,许多患者在服用这类靶向药物之后,出现了耐药问题。
针对第一代EGFR突变抑制剂的耐药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全新的第二代EGFR抑制剂。
阿法替尼(Afatinib,勃林格殷格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