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年是“中国免疫肿瘤治疗元年”,在即将结束之际,千名中外专家济济一堂,在信达肿瘤论坛共话免疫治疗热点。本次名家云集,樊嘉院士作为大会主席,以及3位来自美国MSKCC和巴黎笛卡尔大学和国内多位著名肿瘤专家就免疫治疗的机制以及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内容精彩纷呈。
在樊嘉院士主持下,《第一届信达肿瘤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千名肿瘤医生济济一堂。程颖教授、郭军教授、李进教授、梁军教授、沈琳教授、石远凯教授、滕皋军教授、吴德沛教授、徐瑞华教授、周彩存教授、朱军教授和俞德超博士和首席商务官刘敏共同为启动式揭幕。来自美国纽约MSKCC(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rivastava教授和Younes教授、巴黎笛卡尔大学的Kroemer教授3位海外专家和吴一龙教授、马骏教授、陆舜教授、周道斌教授、王洁教授、黄慧强教授、王建华教授、潘宏铭教授和梁廷波教授等也出席并主持了会议,超过位国内的肿瘤专家共同探讨了免疫治疗机制、研究趋势和在不同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图注:李进教授、滕皋军教授、朱军教授、周彩存教授、程颖教授、徐瑞华教授、樊嘉院士、石远凯教授、沈琳教授、梁军教授、郭军教授、俞德超博士、刘敏首席商务官
肿瘤防治任重道远,免疫治疗带来曙光
大会主席樊嘉院士致开场词,樊嘉院士指出目前中国的肿瘤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发现晚、新药少、药价贵,是导致中国肿瘤患者的生存远低于欧美国家的重要原因。近10年来,随着免疫治疗机制逐渐清晰,肿瘤治疗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均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肿瘤治疗也将全面进入免疫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生机勃勃,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治疗药物也即将登上中国舞台,以信达为代表的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蓬勃发展,为中国肿瘤病人带来新的希望。
图:樊嘉院士,俞德超博士
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博士回顾了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肿瘤免疫治疗取得的重大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俞博士最后以IBI双特异性抗体为例,介绍了信达生物联合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在肿瘤免疫领域展开的战略布局,在为中国和以致全球的肿瘤患者开发出可与国际品牌比肩的创新肿瘤药物研发所做的努力和成绩。
图:RaghvendraM.Srivastava、GuidoKroemer、AnasYounes
来自美国纽约MSKCC(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RaghvendraM.Srivastava做了“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变革”的主题报告。Srivastava指出免疫检查点的功能发现,以及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为肿瘤病人的临床结局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免疫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在实体瘤中的有效率依然有限。目前被FDA批准的基于PD-L1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受到异质性,不同平台一致性较差等问题的限制,显示出较差的阴性预测价值,未来可能需要基于突变负荷检测,转录组学分析,新抗原鉴定等技术,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全面解析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精准性。来自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古斯塔夫鲁西综合癌症中心GuidoKroemer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基础研究,呈现了免疫治疗能够取得临床效果的根本原理。在血液肿瘤专场,来自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AnasYounes教授阐述了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
血液数据喜人,肺癌结果惊艳
本次会议上,信达生物的两项研究结果和后续产品线的数据公布,引发国内外专家的瞩目。
来医院的石远凯教授是信迪利单抗的ORIENT-1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该研究已经在年ASCO上公布,该研究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复发/难治性cHL患者研究,该研究共入组96例复发/难治性cHL患者,使用信迪利单抗mg每三周用药,到疾病进展或者毒性不可耐受或者治疗满24个月(图一)。主要研究终点为经独立中心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免疫原性等。截止年4月16日,全分析集(N=92)经IRRC评估的ORR为80.4%,CR为33.7%,DCR为97.8%。中位治疗周期为12个周期,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发热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良事件以1~2级为主,3级TRAE发生率为17.7%。信迪利单抗为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图:吴一龙教授、陆舜教授、周道斌教授、潘宏铭教授,马骏教授、王孟昭教授、王建华教授、梁廷波教授,王洁教授
在肺癌专场上,医院呼吸科的王孟昭教授报告了信迪利单抗肺癌的数据。王孟昭教授指出目前已经上市和在研发中的免疫治疗药物很多,信迪利单抗具有独特的PD-1结合位点,亲和力高且持久稳定。在小鼠模型中显示信迪利单抗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中效应性T细胞的浸润,抗肿瘤活性更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一项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一线治疗非鳞NSCLC的Ib期研究中显示,ORR可达到68.4%;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铂类双药一线治疗鳞状NSCLC的Ib期研究结果显示,ORR达到64.7%,DCR%;mPFS结果尚未成熟。两项研究均显示出令人兴奋的疗效以及可耐受的安全性。可见,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治疗前景。目前,两项一线治疗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期待早日获得成功,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目前信迪利单抗共有2项Ib期临床,3项II期临床和7项II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针对包括中国高发的肝癌、食管癌、胃癌等多个肿瘤。
在本次会议上,医院的周彩存教授介绍了两个具有临床前景的新检查点LAG3抑制剂,和OX40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开发进展,并提出思考和呼吁,在研的联合方案多是基于PD-1/PD-L1骨架的共信号分子联合,对基本分子机制的认识是复杂的新组合疗法的成功重要因素。朱军教授从新兴的先天性免疫巨噬细胞检测点角度出发,介绍了信达自主研发的CD47抑制剂IBI临床前研发和临床试验情况,并着重对信达新一代CD47和PD-L1双特异性抗体IBI更佳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据其介绍,IBI将在年递交新药临床研究申请。
信达即将上市的PD-1抑制剂和未来的产品线让中国专家充满期待。
图:徐瑞华教授、李进教授、沈琳教授、程颖教授、郭军教授、黄慧强教授、刘敏先生、朱军教授
中国免疫治疗元年开启,抗癌进入新时代
在本次会议上,专家们还分别梳理了黑色素瘤、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阐述了免疫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管理。免疫治疗在不同实体肿瘤中的疗效和数据让专家们备受鼓舞。中国专家们也就PD-1抑制剂在血液肿瘤的现在,以及应用前景,并就免疫治疗时代的选择提出了各自的困惑。
年被称为“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元年”;在这一年国家对肿瘤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