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济南,景色宜人,也是收获的季节,在这里,第三届齐鲁肿瘤论坛于11月9日盛大开幕,领域内多位大咖莅临会议现场并做大会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前沿与实践兼具的学术盛宴。在当天下午,以“肺”同寻常,让爱可及为主题的肺癌分医院于金明院士医院马胜林教授的主持下开场,大会主要讨论了由齐鲁制药研发的生物类似药国产贝伐珠单抗前期临床研究中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取得的成果以及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临床肺癌治疗实践中的趋势与挑战。
肺癌领域进展显著,齐鲁制药不忘初心,为临床增加利器
论坛伊始,大会主席于金明院士、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朱益飞先生分别致欢迎词。
于金明院士
于金明院士指出,本论坛会场座无虚席的热烈气氛体现出了肺癌治疗在大家心目中的重要性。回顾过去的十余年,肺癌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特别是以靶向治疗为代表的精准医学使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显著延长。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即将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其生逢其时,为临床又增加了利器。
朱益飞先生
朱益飞先生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了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他表示,齐鲁制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时约9年时间,攻克重重难关,成功研发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安可达),这一产品的上市将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顺势而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将开启抗血管生成治疗新局面
马胜林教授
论坛的第一环节由马胜林教授主持,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安振明博士率先发言。
安振明博士
安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齐鲁制药研发整体的布局,系统阐述了齐鲁制药在肺癌领域药物的产品性能以及即将上市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历程。他表示,肺癌在齐鲁制药的研发管线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代表产品包括培美曲塞、吉非替尼、紫杉醇白蛋白、贝伐珠单抗4种。其中,预计今年上市的贝伐珠单抗是国内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其能够达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良好效果。以上4个药物不仅完全具有原研药品的所有品质,价格也仅为原研药的1/4~1/3,可以说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安博士强调,在研发过程中,为了保证临床应用的绝对安全,在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的药效对比阶段,齐鲁制药采用了最为严苛的标准,进行了百余项的对比研究,最终确定了其在结构、药效上与原研药具有一致性。药物生产工艺严格,安全性有保障,对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生产工艺,研发团队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三级种子库进行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除此外,安博士还介绍了当前齐鲁制药在研的其他生物药,包括组合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多个产品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进行了国际的同步开发,未来值得期待。
王哲海教授
医院王哲海教授主讲了生物类似药在中国研发与评估的指导性原则,他指出,进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对当前阶段的我国非常重要,国家、患者均可获益。而对于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国内外的标准都非常严格,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从其临床研究来看,这一产品在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方面与原研药均相似。
李凯教授
作为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关临床研究的PI,医院李凯教授对这一药物的研发过程进行了介绍。李教授表示,生物类似药是当前我国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趋势,它的出现不仅可以推动原研药价格下降,同时也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可及的治疗选择。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前期的临床研究显示其与原研药疗效与安全性相似,它的上市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局面。但这并不是终点,未来在优化疗效、疗效预测、患者人群筛选方面还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为临床带来更多的有益提示。
专家现场讨论
紧接着,由医院李建彬教授主持,医院王颖教授、医院何志勇教授、医院李宝兰教授、医院宋伟教授、医院顾爱琴教授就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在临床替代原研药的应用及其上市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纷纷发表了看法,提出了独到见解。
凝聚共识,国产药物助力肺癌领域循证及临床诊疗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篇”环节由王哲海教授、医院常建华教授主持,医院宋勇教授和上海医院韩宝惠教授作了学术报告。
宋勇教授
宋勇教授在报告中先是回顾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重要临床研究历程及其对临床治疗和用药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维持治疗的相关思考,最后以实际临床试验案例为索引,剖析当下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临床试验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