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多组学研究的时代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肺癌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年龄标化率(ASR)1.5/10万和14.6/10万;死亡率为ASR27.1/10万和11.2/10万。
关于肺癌的多组学研究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寻求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7月9日出版的《Cell》连发三篇关于肺腺癌的蛋白组学+基因组的综合研究成果,之前Cell子刊《CellMetabolism》也发表过关于小细胞肺癌的转录组+代谢组综合研究成果,这些多组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Cell及其子刊上那些关于肺癌的多组学研究
01
人肺腺癌的综合蛋白组学特征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磷酸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对例肺腺癌(LUAD)及其配对的非癌性邻近组织(NATs)进行了综合组学分析:
揭示了癌症相关的特征,例如肿瘤相关的蛋白质变体,独特的蛋白质组学特征以及早期患者或具有EGFR和TP53突变的患者的临床结局;
基于蛋白质组的LUAD分层显示出与不同的临床和分子特征相关的三种亚型(S-I,S-II和S-III);
发现了潜在的药物靶标,并验证了HSP90b的血浆蛋白水平是独立队列中LUAD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
研究梗概
原始蛋白质组学数据已上传至iProx,项目编号:IPX.
原始转录组数据已存入GEO,数据编号:GSE.
由于原始基因组数据的公开共享受到中国人遗条例限制,外显子组测序的详细结果见表S2。
02
多组学研究揭示肺腺癌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对个LUAD和个NATs进行了全面的组学表征,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深度蛋白质组学,磷酸蛋白质组学和乙酰蛋白质组学。
揭示了包括拷贝数、体细胞突变等基因层面改变的下游生物学功能;
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方式鉴定出ALK-fusion作为诊断标记物和靶点的潜力;
鉴定得到了多个候选药物靶点:PTPN11(EGFR)、SOS1(KRAS),中性粒细胞脱颗粒(STK11);
LUAD肿瘤标记物蛋白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也可能参与其中。
研究梗概
原始蛋白质组学数据可通过CPTAC数据门户网站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