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往往存在很多心律失常的患者,他们有时突然间就会感觉到心跳不正常,进而引发胸口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对待心律失常我们需特别注意,不能无视。那么,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是什么呢?它又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心律失常的病因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
引发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因素多为基因突变。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治疗方案。
引发心律失常的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常见生理性因素包括:
因运动、情绪变化等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或因睡眠等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等。
常见病理性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全身性原因:包括药物毒性作用、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
其他心外器官功能或结构改变: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卒中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发病的类型以及持续的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典型症状包括心悸、乏力等,但很多患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
典型症状
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发病早期可有心悸、出汗、乏力、憋气等症状,此时,若心律恢复正常则无严重不适,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头晕、黑矇、晕厥,甚至猝死等。
伴随症状
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的外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会出现相应器官受损的症状:
1、脑:视力模糊、头晕、黑矇、晕厥等;
2、胃肠道:腹胀、腹痛、腹泻等;
3、肾:尿频、尿急、多尿等;
4、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
为了尽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宋贺建议大家: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并提高免疫力,避免各种病菌的入侵。同时,均衡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过咸的食物。因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引起电解质的紊乱,也会诱发心律失常。
如还有其他心血管相关疑问,需要咨询,该怎么办?
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即可咨询。同时,您也可直接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进行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