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精确诊断,精准治疗
问题一:脑和脑膜转移的诊断
共识一:诊断和分型
脑(膜)转移应进行评分评级,推荐使用GPA
软脑膜转移诊断的3要素:临床中枢神经功能评价、影像学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膜转移的CSF突变基因谱不同于原发肿瘤和血ctDNA,CSF可检测出突变基因.有条件者建议CSF的NGS
问题二:如何评价脑(膜)转移的疗效?
共识二:疗效评价
建议临床试验应尽量包括脑转移患者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普适性;推荐RECEIST结合RANO-BM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建议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应包括脑和脑膜转移的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评价和综合评价应联合应用
问题三:脑(膜)转移治疗策略
共识三:驱动基因阳性脑(膜)转移的治疗
对于脑(膜)转移伴有EGFR或ALK等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推荐TKIs为首选治疗;
对于复治的脑膜转移,可考虑TKIs大剂量冲击治疗
Gefitinib?mgPOalternatingdays×14
Erlotinib1mgPOweekly(+/?bevacizumab10mgIVq2wk)
建议探索多发脑转移TKIs序贯或联合全脑放疗的临床试验
共识四:驱动基因阴性脑(膜)转移的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的脑(膜)多发转移,放射治疗、全身化疗、鞘内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佳的化疗方案还未确定,但培美曲塞方案对腺癌脑转移似有更好的的生存获益
抗血管生成显示出抗脑和脑膜转移的良好前景
小规模试验显示Check-point抑制剂的治疗活性
肺癌脑转移:启点
NSCLC脑膜转移的治疗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EGFR突变和ALK融合亚型。
CSF液体活检可能是诊断和监测脑膜转移的有用工具----了解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治疗耐药性的机制。
分子靶向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和支持治疗是治疗大多数脑膜转移的基本策略。
需要进一步研究免疫疗法在治疗脑膜转移中的作用。
肺癌脑(膜)转移:未来
越来越多的来自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大脑转移灶克隆的形成可能不同于颅外转移的机制。
脑微环境对于理解脑转移的生物学意义至关重要,可能是新的治疗靶点的来源。
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新靶向治疗,改善了经过选择脑转移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存。
小型临床试验表明,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治疗脑转移的另一种策略。
脑转移的管理包括神经认知功能的维持,这对目前一些标准治疗方法如全脑放疗提出了新的思考。
临床前证据表明,通过几种治疗方法,预防实验性脑转移是可行的;然而,这一策略尚未被转化与临床
肺癌脑(膜)转移:未知
在脑转移实验模型中发现的预防性治疗能转化成临床实践吗?
根据不同于原发肿瘤的基因组改变,能真正聚类成脑转移的特定亚群吗?
以微环境或特异性基因组改变为靶点对脑转移的特异性治疗,真的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益处吗?
通过联合治疗(即:手术,放疗,全身治疗)、病人相关基因改变建模以及交互单个或多个微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改善实验模型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脑转移有效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局部发挥作用的TILs是否也能作用于颅外?有没有一些策略可以改善患者对大脑免疫疗法的反应?
我们是否应该在实验模型中实施行为科学来理解脑转移克隆形成和治疗干预过程中的神经认知生物学?
感谢所有参会专家和网络投票的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