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直肠癌健康教育处方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在我国,癌症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攀升。基于年中国肿瘤登记中心、覆盖6.5%全国人口大数据库资料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达到29.44/10万人口,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为14.23/10万人口。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前的癌,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形成。在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高于结肠癌,约1.5:1;低位直肠癌更常见,约占75%;青年人患者比例较高,约占15%。由于直肠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直肠癌手术常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且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常难保留肛门及功能,是目前直肠癌治疗的难点及热点。

一般知识

直肠癌目前病因不明,发病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大肠非癌性疾病等有关,40-5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到进展期通常可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由于隐私性较高、症状重视不充分、忽视肛门指诊,常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肛肠外科在近10年临床接诊患者中,进展期肿瘤占比达70%以上,就诊时晚期肿瘤占比约25%。

有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重视,以提高直肠癌的早诊断率。对有家族遗传史、炎性肠病史、老年便秘者、恶性息肉者需加强内窥镜随诊;强调肛门指诊在肛肠专科查体中的重要性,尤其不可忽视对合并肛周脓肿、肛裂等肛周疼痛显著者的肛门查体。通常直肠指诊可发现约80%的直肠癌患者。

直肠癌诊断金标准为内窥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在获得确切的病理确诊后,尚需对肿瘤进行临床分期。通过进一步完善经直肠腔内超声、盆腔MR完成肿瘤的局部T分期,完善胸腹盆CT、骨显像完善肿瘤的N及M分期。随着影像技术进步,目前高额的PET-CT已经开始临床应用,结合影像及代谢综合优势提高肿瘤的诊出率,但不作为常规推荐检查。

直肠癌主要为散发型,约占95%;对另外约5%的具有家族史、高度怀疑遗传相关性的直肠癌(即HNPCC)患者,可考虑术前病理切片完善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查,对HNPCC进行初步筛查;若MMR(错配修复基因)结果存在阴性结果者,且符合阿姆斯特丹定律患者需进一步完善MSI(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分型,明确诊断。诊断后依据HNPCC患者特点,尚需完善胃肠镜、妇科超声、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除外多发性肿瘤,术中制定结肠全切除术以达根治目的。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约例手术直肠癌患者中,通过上述诊断程序,确诊3例HNPCC患者,并依据术前精准诊断,制定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

直肠癌明确术前诊断及分期后,依据分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早期直肠癌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依据术后病理分期II期以上者考虑术后综合放化疗;进展期直肠癌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的夹心饼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术前肿瘤降期目的,提高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晚期肿瘤依据M分期,对可切除的或潜在可切除的M1患者可考虑转化治疗后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可切除的M1及M2患者可考虑全身经脉化疗(+局部放疗)提高生存期,减轻局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用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也已展开系列研究,其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应用尚存在争议,但其有效的肿瘤退缩效果值得临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jbzd/8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