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暨辽

8月10日,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医院胸内科二病区承办的“肺癌论坛”在沈阳成功召开。弹指一挥间,肺癌论坛从年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历程。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携手同行。本次盛会邀医院吴一龙教授、医院程颖教授、医院谢晓冬教授、医院陈崇裕教授等肺癌领域顶尖专家莅临授课,荟萃最新进展,融贯前沿精华,盛况空前,吸引了省内外余名肿瘤学专家参会、网络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余人次。辽宁广播电视台大型医学科普节目《健康朋友圈》栏目,作为独家受邀媒体出席本次大会,全程直击大会盛况。大会在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书记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他首先高度肯定了在马锐主任领导下的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和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十年来对本省肺癌防治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更多医生搭建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起到了业界领航作用,鼓励委员会再接再厉,继续以丰硕的学术成果与广泛的学术传播力回馈病患,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随后,大会主席、医院胸内科二病区主任马锐教授进行简短致辞,将十年坚持,医者情怀融入即兴诗词当中:“岁岁秋风来,今秋尤不同,宾朋坐满堂,共叙医道情,十载同风雨,携手奔明朝,全民健康梦,医者勇担当”,随后宣布大会正式开始。大会第一阶段,首先由吴一龙教授做了精彩的开场讲座,总结了十年来肺癌诊疗发展的丰硕成果,并探讨了未来将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思路,犹如海上的灯塔为年轻学者指引了研究方向。程颖教授以中国肺癌原创声音为主题,介绍了我国肺癌研究者在国际舞台上的经典中国之声,并鼓励肺癌学者积极进行原创性研究及探索,贡献中国力量!第二阶段,由陈崇裕教授、白维君教授就EGFR、ALK驱动基因之路的探索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热烈讨论。赫丽杰教授、金波教授、李晓玲教授分别就无驱动基因NSCLC患者抗血管靶向治疗的进展做了深入的总结和研讨,并结合指南的更新及实践病例的讨论,为大家深入浅出地指点迷津。最后由刘宏旭教授及马锐教授,对免疫2.0时代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成果及晚期NSCLC不同亚型的IO之选进行了异常精彩的剖析,体现了多学科综合诊疗理念在免疫时代的不断突破。独家专访

朴浩哲

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医院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及肺癌专业委员会十年来对我省肺癌防治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更多医生搭建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起到了业界领航作用。希望委员会再接再厉,继续以丰硕的学术成果与广泛的学术传播力回馈病患。

吴一龙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医院(GGH)终身主任

国家肺癌质控中心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肺癌的免疫治疗是非常大的突破,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接受免疫治疗,比如说有一些特殊基因突变的病人,免疫治疗的特点是一旦有效,病人的生存会很长,临床获益更大。

程颖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医院院长吉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

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未来我希望国内的制药企业、研究者、政府出台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我们慢慢站到更高的国际舞台上,超越目前国际的研究,使肺癌变成慢性病。

马锐

医院胸内二科主任教授

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执行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

我们每年办会的宗旨就是更专业、更精准、传承以及突破。让我们辽宁的肿瘤患者、肺癌患者,能够在我们学术进步当中得到生命的延长、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也是我们办会目标、努力的目标。最后,大会主席马锐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国内外肺癌诊治思路近十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学会经过十年打磨,已成为推动省内抗癌事业的中流砥柱。站在时间的节点上,过去,已成过去,未来,仍需努力。我们将继续紧跟肺癌领域的前沿进展,把握时代脉搏,继续脚踏实地,落实细节,团结合作,让十载光辉的脚步继续坚实地走出肺癌治疗璀璨的明天!作为优质医学内容创作团队、最专业的电视论坛合作伙伴,《健康朋友圈》医院、科室,强强联动、共同打造更多的业内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致力医学科普,让医学流行起来”。

ShowTime

播/出/时/间

首播:每晚18:00

重播:次日11:2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jbzl/7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