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1.国外肿瘤MDT的临床获益:

2.国内肺癌MDT现状:

3.中国肺癌MDT共识制定目标与内容:

本共识为中国首次针对肺癌患者MDT诊疗标准建立的共识文件。

一、肺癌MDT准备阶段

肺癌MDT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组建MDT团队,配置必要的基础设施,确立MDT患者的纳入标准,建立MDT准备阶段的标准化流程,明确MDT的实施类型以及规定MDT的职责要求,共6个方面。

(一)肺癌MDT团队

1.成员组成:成员组成包含MDT首席专家、MDT主席、MDT成员及MDT协调员,有条件的单位可增设1名相对固定的MDT秘书。

2.MDT团队协作和文化:

3.MDT成员个人发展和培训:

(二)必要的基础设施

1.会议场地的物理环境:

2.技术和设备:

(三)MDT患者的纳入标准

MDT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1)尚未确诊,但可能有获益的早期肺癌患者;(2)治疗过程中因疗效不佳;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Ⅲ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或手术、放疗并发症需要更改原治疗计划的肺癌患者,治疗存在重大争议的患者,或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的各类病例(包括手术后复发转移、放化疗结束后出现疾病进展);(3)强烈建议但不限于以下类型患者进入MDT诊疗:①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②SCLC患者;③高龄或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发的患者;④病情复杂的疑难患者(多原发肺癌、寡转移、脑膜转移、惰性肺癌、SCLC转化、少见突变、混合疗效、罕见病理类型和基因突变家属依从性不好、潜在医疗纠纷人群等)。

(四)MDT准备阶段的标准化流程

会前主管医师根据纳入标准筛选需要进行MDT的住院肺癌患者,上报科室主任进行本科室内讨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MDT讨论;征得科室主任首肯后,由协调员和主管医师共同准备患者标准化MDT讨论模板,并上报MDT主席,在满足MDT纳入标准并经评议通过后,进入MDT执行阶段。MDT讨论模板应包括诊断数据(病理和影像等)、临床信息(常规临床检测、合并症、心理状态和姑息治疗情况等)、患者既往病史和患者或家属对目前诊疗的观点等。

(五)MDT的实施类型

1.依据MDT形式分类:除了传统的院内MDT形式,肺癌MDT还可以有门诊MDT、院际MDT模式。

2.依据MDT规模分类:分为基本型MDT和规模型MDT。

(六)MDT的职责要求

1.医院应将MDT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为肿瘤MDT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和硬件设备设施支持,保证MDT顺利运行。

2.确保固定时间召开MDT,并医院积极开展肿瘤MDT工作及MDT相关人员的培训。

3.建立肿瘤MDT病例数据库,及时登记MDT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和MDT讨论、执行、随访情况等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定期开展肿瘤MDT效果评估,不断提高肿瘤MDT质量和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注意科研产出。

二、肺癌MDT执行阶段

肺癌MDT执行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肺癌MDT的执行流程、肺癌MDT会议讨论流程及需要明确的问题、肺癌MDT临床决策的制定原则、MDT的方案执行、MDT病历记录等方面内容,具体分述如下。

1.肺癌MDT执行流程:

肺癌MDT会议前,由主管医师将MDT病历上报至肺癌MDT协调员(协调员一般采用轮值制度),并准备该患者病例汇报的PPT资料。

肺癌MDT讨论会中,发起MDT的主管医师需要系统介绍并准确展示MDT病例数据,包括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如基因检测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检测结果等],当前的诊断信息(含病理、TNM分期)和既往治疗方案,并明确提出本次MDT讨论的问题要点和目的。

肺癌MDT会后,需要落实MDT拟定的治疗方案,完善MDT患者的病程记录,动态更新MDT执行情况,随访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诊治需求,必要时进行2次MDT,同时开展MDT患者教育活动。

医院和偏远地区如受诊疗条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的MDT可简易流程(图2)。

2.肺癌MDT讨论的步骤:

首先,对符合MDT纳入标准的病例在确定治疗方案前,须进行科室内部的讨论。对拟转诊或需其他科室协助的肺癌患者,需基于MDT团队讨论意见决定是否转科治疗。其次,肺癌MDT讨论基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依据、病理诊断依据、基因检测与实验室检查、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深入讨论,制定综合的MDT诊疗方案,以权衡肺癌患者的诊疗获益和风险。每次MDT讨论形成的诊疗方案终稿,需包括确切的诊断意见和可执行的治疗意见。

3.肺癌MDT需明确的问题:

肺癌MDT会议需讨论3个方面的问题:

(1)肺癌患者的精确分期:

(2)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

(3)肺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4.肺癌MDT临床决策制定:

肺癌MDT临床决策方案的制定基于客观的患者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科学、精准、个性化、可执行的MDT诊疗方案需综合考量如下因素:

(1)患者基线数据:

(2)患者个体差异:

(3)患者心理状况:

(4)肺癌MDT临床决策制定需符合如下标准:

5.肺癌MDT记录的标准化:

肺癌MDT记录文档需规范填写MDT的具体时间、地点、组织者和参与者等基本信息,以及MDT会议讨论形成的治疗意见和方案,便于MDT诊疗后的执行和随访,方便MDT患者病例的存储、检索、数据利用。

三、肺癌MDT后跟踪与反馈

1.肺癌MDT方案落实:

(1)方案执行、监测与评估:

(2)肺癌MDT方案修订:

(3)肺癌MDT后期随访报告表模板

2.患者跟踪与反馈:

(1)患者标准病历记录的跟踪:

(2)患者的疗效跟踪:

(3)患者的随访情况跟踪:

(4)患者的转诊及病历管理权的跟踪:

(5)真实世界研究问题的跟踪:

3.肺癌MDT运行、质控评估体系的建立:

(1)定期对开展肺癌MDT医院进行评价。

(2)对肺癌患者获益的评价。

(3)MDT对临床科研实力提升的评价。

(4)对肺癌MDT的运行情况评价。

四、肺癌MDT共识总结

伴随中国肺癌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步入精准、个性化的综合全病程管理时代。肺癌领域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需要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建立以肺癌患者自身特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为中心、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依托、以最优化的诊疗方案为目标的MDT全程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QoL。基于患者的客观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遵循MDT管理模式团结协作,为患者确立最优化的诊疗方案,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和QoL为最终目标。本共识通过介绍责任义务、组织架构、工作形式、标准流程、评估方法及后期跟踪与反馈,促进肺癌MDT综合诊疗方案落地执行,通过规范化MDT诊疗流程,不断提升肺癌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益最大化,为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提供更全面、规范的诊疗依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肿瘤杂志》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lcbx/7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