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治疗及研究进展2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治疗及研究进展(1)本篇主要简介目前NSCLC的靶向治疗部分内容1.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0%-15%西方人群以及40%亚洲人群存在EGFR突变。特点:亚洲人群、女性、不吸烟、易脑转移。机制(简要概括):EGFR是细胞膜表面受体,通常情况下,与配体如EGF结合,膜内蛋白构像发生改变,与ATP结合发生磷酸化反应,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STAT3、ERK、AKT等)。当EGFR突变时,其蛋白构象改变,与ATP结合亲和力增高,发生磷酸化并且激活下游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机制基本上都是通过与EGFR的位点结合,阻断它磷酸化和激活下游信号。目前临床常用的EGFR-TKI主要有三代药物:第一代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第一代药物与EGFR可逆性结合,抑制EGFR下游通路激活;第二代药物与EGFR不可逆结合,因此抑制作用更强,但因同样作用于正常细胞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更多(腹泻、皮疹等);第三代药物可高选择性作用EGFR敏感性突变及TM耐药突变,与EGFR不可逆结合,可透过血脑屏障,对正常细胞EGFR影响小,故不良反应少。在一、二代EGFR-TKI治疗后患者产生耐药,其中最常见耐药机制是EGFRTM突变,该突变通过空间位阻的作用使得第一、二代EGFR-TKI难以结合其相应的靶向位点,第三代药物的研发克服了这个问题。当然,第三代药物治疗后同样存在耐药的产生,如CX突变、其他基因融合/突变、组织学转变等机制,在这里不做讨论。

晚期EGFR敏感性突变的NSCLC患者均可受益于应用EGFR-TKI治疗,较标准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提高,目前EGFR突变患者一线首选推荐EGFR-TKI靶向治疗。另外,二代TKI与一代TKI对比主要LUX-LUNG7和ARCHER-两项研究,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的mPFS虽然有统计学差异,但是11个月和10.9个月的mPFS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二代药物的副作用较一代更大,因此个人认为除了EGFR罕见突变(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提示阿法替尼对EGFR罕见突变效果更好),不必要一线使用阿法替尼治疗。ARCHER-研究达克替尼相比吉非替尼显著延长了mPFS,因此有人提出一线应用达克替尼的选择,并且考虑到应用达克替尼后发生TM耐药仍可换用三代药物,做二代/三代EGFR-TKI续惯治疗方案。在FLARUA研究中对晚期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19del/LR)直接一线应用三代药物奥西替尼治疗,mPFS达到18.9个月,相比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收益显著,并且OS也有显著收益(38.6个月vs31.8个月),对脑转移患者治疗有效,因此有人认为可直接一线应用奥西替尼。当然,临床实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述用药均在指南I级推荐范围内。对于EGFR-TM突变或者脑转移的患者,目前首选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

此外,临床研究数据提示EGFR-TKI可用于肺癌术后辅助治疗。ADJUVANT研究中II-IIIA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吉非替尼vsNP方案化疗:mDFS28.7mvs18m,HR0.6;而在ADARUA研究中IB-IIIA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奥希替尼vs安慰剂:24个月DFS人群90%vs44%,HR0.17;奥希替尼组mDFS未达。

关于靶向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JO、NEJ、RELAY研究都获得了阳性结果,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雷莫芦单抗均显著延长了mPFS。然而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单臂研究,mPFS为19个月,与FLARUA研究中mPFS18.9个月相比,并未见明显有效延长,虽然受到了不同入组人群等因素延长。日本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ESMOAbstract:O)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vs奥希替尼,mPFS9.4个月vs13.5个月,HR1.44,结果与预期相反。

有人根据多个临床研究亚组分析结果及一些meta分析结果提出EGFRLR突变较19缺失突变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因此,目前关于L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有一些观点如下:1)达克替尼;2)奥希替尼;3)二代(达克替尼)续惯三代(奥希替尼)方案;4)EGFR-TKI联合化疗;5)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笔者认为,单从各个临床研究的主要数据来看,EGFRLR突变的靶向治疗均是有效并且获得收益的,再次查阅相关临床试验LR和19缺失的mPFS区别,多在2-4个月之间,虽然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是否值得区别对待值得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关于EGFR20ins突变,目前还处于研究中,治疗效果不佳。ECOG-ACRIN研究用mg剂量奥希替尼,ORR25%,安全耐受性尚可。虽然奥希替尼加量在该研究有一定疗效,但笔者并不太看好,毕竟体外试验奥希替尼对20ins都无抑制效果,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可能收益于其他方面因素。目前关于20in突变的临床研究中,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Amivantamab,I/II期研究ORR36%;Mobocertinib,临床研究ORR43%,真实世界数据ORR13%;Poziotinib,在ZENITH20-1研究中ORR14.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jbby/7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