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很好地理解以下讯息,提供以下基础知识准备,如果不懂,希望来回反复阅读……
一、健康工人效应:
医生、护士,经常为了无菌操作,都得戴橡胶手套。戴无菌手套,是一件医务人员必备的技术活:必修戴好手套后,手套外部一直都是无菌的,手套紧贴在手上,戴上手套后手感也是棒棒的。为此,手套内部都会加上滑石粉,增加润滑作用,方面医务人员戴好手套。
问题来了:无菌手套的滑石粉对人体有害吗?
如果,医院调查医务工作人员,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滑石粉受到损害的。因此,你可能得出一个结论:滑石粉对人无害。
嗯,这样就错了。
因为,滑石粉会造成部分人过敏,比如,我的一个熟人,在医院实习是,就发现戴无菌手套之后,手部脱皮很严重。最后毕业,不得已改行了。也就是说,医院上班的医务工作者,不会有过敏的。如果你调查了这些“健康工人”,就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个偏差,偏倚,叫做健康工人效应。
脑洞大开一下,如果,全球所有的人一出生就活在烟雾缭绕之中,每个人满周岁后,就开始饭后一支烟,会是什么情况?
嗯,医学界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肺癌是成年人的好朋友,是人一定要得的疾病。经常锻炼,可以延迟肺癌的发生。
我们这一群没有抽烟的人来看这个结论,都会不觉得莞尔一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吧。
然后,你知道吗,我们从文明开始,就都开始吃米饭了。春秋时期,有人总结了《黄帝内经》,里头写的很清楚:五谷为养。
嗯,难道,你不会觉得,吃米饭,就一定,一定是正确的么?
“年前农业革命以来,谷物碳水养活了更多人,但与原始人相比健康状况更差了!就好像养殖场的动物与野生动物相比,虽然数量更多,但过着更悲惨的生活,健康状况也更差。”
—-摘自《人类简史》
二、一种神一般存在的医学科学研究方法:队列研究
科学研究,这几个字很神圣。
医学科学研究,尤其如此。从出现到现在,也不过区区数百年时间。但人类已经征服了一座又一座之前几乎无法逾越的难题:手术越来越精细,药物越来越精巧……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某某医生,自己用输尿管从股动脉插入,一直插到心脏,开创了心脏介入治疗;某某医生,自己喝了一瓶幽门螺旋杆菌浓液,然后再用质子泵抑制剂,把自己给治愈了……
这些,带着传奇色彩的,多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我们往往感动这志愿者们,或者医生们的勇气,自己切身实验,却往往望而却步。很多的时候,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坏处,比如,为了减少早孕反应的药物反应停,在动物实验中非常完美,最终,却造成了大量的海豹样短肢畸形患者。
有没有稳妥的方法?
有,他还在医学科研中大行其道,很多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研究的论文,都采用它来完成。那就是观察性研究。
观察?观察?嗯。还是一个技术活。
你静静地站在哪儿,啥都不说,啥也不做。就是看,观察。然后,你就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看法,形成了一些直觉。这个直觉,就是俗话说的假设。
比如,你看了很多步入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的恋爱,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直觉:恋爱中女的话多些,就会结婚。
OK,你可以罗列出大量的数据,结婚话多女性的百分比,没结婚话多女性的百分比……似乎就可以写出一篇PAPER了。一些期刊的编辑,可能会直接拒绝,说你这个是观察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描,就是画画,画图,述,就是宏篇大论,太LOW了,不行。
于是,你就采访了大量的已婚和未婚的熟男熟女,请他们回忆恋爱过程中谁的话多,嗯,果然已婚人群中女的话多,未婚的曾经恋爱时女的话少。你再算了算,结婚女人恋爱时话多占结婚女性的百分比值,除以没结婚女人恋爱时话多占没结婚女性的百分比,哇,你惊讶的发现,这个比值超过了2!
于是,期刊接受了你的PAPER,发表了。这个观察性研究,叫做病例对照研究,这个比值比,很有名,就做OR(oddsratio)。
问题是,有很多女性很不服气,说,这个结论不行。这个女人话多,完全是家务多、巨婴症丈夫、调皮儿女、婆媳关系不融洽等等造成的。导致回忆过去恋爱的时候,天真地以为自己当时话也很多,造成错误结论的。
嗯。说的很在理。
结果有一群很天才的医学家,他们愿意等。
他们就从姑娘恋爱开始,观察记录着话多话少,然后等,等到姑娘结婚。这一等,就等了10年,然后,把恋爱时期话多的结婚百分比,除以恋爱时期话少的结婚百分比,哇,前者是后者的2倍!嗯,这些没得说了吧,话多确实比较容易结婚。
这个比值,比OR更有名,叫做RR(riskratio)。这个观察性研究方法,就是队列研究。
三、玩偶(Doll)、山丘(Hill)、舵手(Cox)
大概有很多人,不愿意做队列研究。
如上所述,要做一个队列研究,要调查很多很多人,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后,还有数十年如一日,等上很多年。
能够主持一个队列研究的人,必须有影响力,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一般来说,要达到这个水平,基本上得40来岁了。开启研究之后,就是等、等、等、等。等个20年,还没结果,就要退休了。20年辛苦,为后来人做嫁衣,几乎没有人愿意做。
嗯,大多数人只肯做病例对照研究,死活不肯做队列研究。反正,差不离的,而且病例对照研究的OR也很NB的。
有个天才想,我就做病例对照研究,但是我也可以傻傻地等研究人群出现疾病并发症啊,这也算等出来的并发症,算队列研究吗,于是,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就横空出世了。嗯,再怎么牛,还是病例对照研究。
还有一个很天才的人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办法,从历史文献数据中开始研究,相当于自己跑到几十年前的历史中去了,然后追踪这些文献数据中的案例,现在怎么样了。这样,就短时间内做了一个真正的队列研究。当然,这个队列研究比不上从现在开始,傻傻等上几十年的队列研究。为了区分两者,一个叫做历史队列研究,一个叫做前瞻性队列研究。
其实,真正的天才,是耐得住性子等的,比如,玩偶(Doll)、山丘(Hill)。
年,他们做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了吸烟跟肺癌之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年10月31日,兴奋的Doll和Hill发大宏愿,着手函询了名医生,最终得到名医生的支持,开启了队列研究,这个队列研究持续了20多年,年结束。
20多年,人生有多少个20年?玩偶先生和山丘先生因此载入史册,而他们的结论,其实很简单,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
吸烟是肺癌的病因,吸烟导致肺癌。
据传,DollL和Hill在联合国大会上做的学术报告的时候,很多官员傲慢的抽着烟进来,但还没听完报告,队列研究展现出无比翔实的数据,无懈可击的完美结论,然学术报告的后半程,无人吸烟。
这场学术报告使用的伟大数学符号:RR,后来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当世人都觉得RR无比完美的时候,年,一个叫做舵手(Cox)的人,开始觉得RR不是很顺眼:它只考虑了最后的结局啊,因为等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期间,也可以做很多的阶段性小结,会有很多个RR的,到了最后那篇论文,只有一个RR,显然并不能完美展现队列研究的神奇。于是,Cox通过海量的数学推演,演绎出了风险比例模型,开创了Cox风险比例模型,提出了考虑时间效应的RR——风险比,HR(HazardRatio)。
很多年过去了,年,HR还是神一般的存在,然后,RR、OR继续在医学科学届论文里头大行其道。
总结一下以上内容:
1、不要想当然,要跳出原有框架看事物,哪怕是每天都得吃米饭这样的事情,都有可能是个谬误。
2、前瞻性队列研究,真不会有什么功利的想法,做的时候啥结论都不会很清楚,所以,验证病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无比强大的。
3、HR,看到这样的数据,你就膜拜吧。
下面切入正题:看图
这是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年的8月29日刊出的一篇重磅文章。
这篇文章一出,全世界各大媒体都hold不住了,各种夺睛标题层出不穷:
《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
《少吃主食多吃肉可降低死亡率?专家这回又闹哪样?》
……
惊诧莫名吧!一探究竟,认真阅读下原文。
《柳叶刀》有一个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