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901/7433865.html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更可怕的是,80%的肺癌患者,往往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为什么会这样?肺癌早期难道一点信号都没有吗?
1肺癌早期
症状真的不明显
肺癌,像绝大多数癌症一样,并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早期一般就是咳嗽、胸闷、发热、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平时常出现,一般人不会联想到肺癌,所以不会特别重视。
另外,肺部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器官,两片肺叶待在偌大的胸腔内,肺部肿瘤要长到一定体积,才会压迫到其他器官,出现类似疼痛、咳血等症状。
这个时候慌了,医院检查,但往往已经到了肺癌中晚期。
2肺癌高风险人群
大体上来说,5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或家里有人得过癌症,那就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
如果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得肺癌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几率更大,提早、有针对性地检查,才是明智之举。
肺癌高风险人群:
1、年龄不小于55岁,烟龄不小于30包年(包年是指「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年数」),目前还在吸烟或戒烟少于15年;
2、年龄不小于50岁,烟龄不小于20包年,且有额外的肺癌危险因素(有家族肺癌史、环境中有确切致癌物等,不包括二手烟)。
3一直咳嗽不当回事,竟然是肺癌肿瘤的位置决定咳嗽的严重程度什么样的咳嗽应警惕肺癌?肺癌引起的咳嗽多为肿瘤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人体的咳嗽反射,从而将“异物”排出体外。但是因为肿瘤无法排出所以刺激会一直存在。所以肺癌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即总是咳嗽,但是没有痰液。而炎症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黄色浓痰,往往体温也有升高。另外随着咳嗽程度加重,次数变频,咳嗽性质改变如呈高音调金属音时,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没有感冒或者其他疾病,出现反复干咳,持续2周以上,要警惕,这可能是肺癌给的信号,医院筛查。身体还有哪些异常,是肺癌的信号?
1.痰中带血:肺癌另一个比较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咯血、血痰,常表现为间断性反复少量血丝痰或痰中带血,甚至咯血。
2、声嘶:声嘶是由于肿瘤直接累及或压迫喉返神经所致。然后咽喉炎、声带息肉、急性气管炎等也可导致声嘶,应注意鉴别。如果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一直不见好转,应提高警惕。3、胸闷胸痛:大部分人都认为胸痛胸闷就是心脏方面的问题,其实,肺癌也可以引起胸闷胸痛,多表现为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可随呼吸、咳嗽或变换体位而加重。
4、呼吸困难:中央型肺癌容易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气促气短,如果合并胸腔积液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4厨房油烟,女性肺癌不断上升的元凶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要诱因,但是为什么有很多不吸烟的女性也会患肺癌呢?导致肺癌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与女性最密切相关的是每天“相伴”的厨房油烟。相关研究表明,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病人有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史,烹调油烟会让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病风险升高2~3倍,常在厨房做饭的人患肺癌的几率甚至远远高于不常在厨房做饭的吸烟者。如何减少油烟?
第1招:改变“急火炒菜”的烹饪习惯。
第2招:最好不用反复烹炸的油。
第3招:一定要做好厨房的通风换气。
第4招:尽量用蒸、煮、炒等烹饪手段。
5体检查出肺结节,会变肺癌吗?迄今为止的临床科研资料表示,肺结核和肺癌没有直接关联性,因为肺结核属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肺癌是和吸烟、大气污染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是肺内的细胞突变并不断地增值导致的疾病。两种病的病因完全不同。肺癌不具有传染性,不是我们认识中的肺结核。但是,肺结核却是引起肺癌的因素之一,肺结核会因为结核杆菌同样会对肺部造成慢性损伤,影响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正常功能和机体免疫抗病毒状态,对肺癌产生了间接的促进作用。但这可不是说肺结核变成肺癌了,肺结核还是在的,只是多了一个新的肺癌而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肺结核和肺癌并存。如人患肺癌的致癌潜伏期很长,一般需要10-30年,年青时患肺结核,治愈后肺癌出现钙化灶,有些病人老年后又患肺癌,临床上经常发现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例。什么症状时警惕肺结核和肺癌并存?1、中老年肺结核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又突然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或小血块,且有有长期吸烟史。2、除外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经治疗血糖、尿糖均已控制在正常范围而出现体重锐减、消瘦、贫血等症。3、不规则的发热,持续固定位置的胸部隐痛或钝痛。4、肺结核患者出现声音嘶哑。5、触摸到锁骨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6、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结核病灶增大。7、病灶虽在结核的好发部位,但抗结核治疗却无效果。8、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性胸腔积液。9、病人长期X线观察为非活动性肺结核,但却出现新病灶者。10、肺结核病人在治疗期间发现骨、关节肿大和鼓槌指(杵状指)等体征。11、病人长期X线观察为非活动性肺结核,但却出现新病灶者。关爱健康更关心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提醒您:了解更多健康疾病知识,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