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病史简要
男性,45岁,因咳嗽发热2周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周前咳嗽、咳大量砖红色痰液,体温最高38℃,外院门诊查CT示左上肺空洞(图1)而收入院。图1入院前1天外院胸部CT(手机拍摄)肺空洞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细菌性肺栓塞、肺结核、诺卡菌肺炎以及NTM、曲霉菌、隐球菌、寄生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以恶性肿瘤最常见,主要见于肺鳞癌,也可见于HIV患者的卡波西肉瘤、肺外癌症伴肺内转移、Wegener肉芽肿、肺血栓栓塞症伴肺梗死、朗罕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肺空洞性疾病临床上以肺脓肿、肺结核与肺癌相对常见,鉴别诊断首先考虑「三剑客」:
肺脓肿:感染中毒症状重,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影像学可见均匀的大片阴影,空洞内常见液平,空洞周围常有浓密的炎性阴影。血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鉴别。经有效的抗菌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症状可明显好转,影像学复查空洞可逐渐吸收。
肺结核: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常见的可疑症状,发热常见,多为长期午后潮热,伴倦怠乏力、盗汗、消瘦等。病灶以上叶为主,空洞性肺结核的空洞形态不一,多由干酪渗出病变溶解形成洞壁不明显的、多个空腔的虫蚀样空洞,周围常有浸润,即所谓的卫星灶。痰Xpert检测、痰结核菌培养可确诊。
肺癌:中老年为主,多有长期吸烟史,起病较慢,毒性症状往往不明显,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与消瘦等。影像学空洞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形成偏心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空洞周围无炎症反应(无渗出),癌肿易转移,可伴肺门淋巴结肿大。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反复痰脱落细胞检查,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肺空洞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临床挑战,多种疾病可导致空洞,而且表现各异。虽然影像学的晕症、外周结节、内壁不规整等表现有助于诊断,但仅凭影像学还不足以病因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线索、细菌学、病理学、治疗反应等综合评估。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入院诊断为肺脓肿,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经验性抗菌治疗。入院后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好转。入院第3天痰培养报「肺炎克雷伯菌」(图2),对哌拉西林、左氧等敏感。考虑到目前抗菌方案敏感有效,遂维持原方案。图2痰液呈砖红色,痰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查痰找抗酸杆菌(-),外周血GM试验(-),血培养(-),UCG(-),肿瘤相关标志(-)。建议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排查合并肿瘤、结核,但患者要求先保守治疗,复查CT后视情况而定。内科学第九版:1肺脓肿抗生素疗程6~8周,或直至X线胸片示脓肿和炎症消失,仅有少量的残留纤维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联合方案计划3周,若复查CT空洞明显吸收可安排出院,继续口服抗菌治疗。入院第16天时还一切风平浪静、气氛祥和,患者没有发热,咳嗽非常轻微,基本无痰,感觉又是一个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病例。疑云重重:又发热了
但是第17天画风突变:患者发热了,最高体温38.0℃,咳嗽仍轻微,无咽痛、鼻塞,无皮疹,总之除了轻微咳嗽与发热余无特殊。于是急查血常规:WBC3.05*/L,N%33.1%,淋巴细胞绝对值1.58*/L,PCT0.1μg/L,高敏CRP4.4mg/L(正常)。肺部感染控制不佳,细菌耐药了?痰液引流不畅?合并结核、肿瘤?于是提前复查胸部示左上肺空洞明显吸收(图3),并不支持。图3入院前的胸部CT(A),入院后第17天复查的胸部CT(B)新冠病毒感染?本地为新冠低风险区,患者入院时查核酸(-),且影像学不支持。难道是流感病毒?送甲流咽拭子PCR(-)。考虑到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空洞明显吸收,气管镜检查意义似乎不大。患者目前仅发热,WBC轻度下降,CRP正常,可能是偶发事件,或者是某种病毒感染。先以静制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山穷水尽:粒缺了!
再发热第2、第3天体温最高39.4℃,患者除了发热,咳嗽并无加重,也无皮疹等。予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第4天最高体温40.0℃,复查血常规,非常令人震惊:WBC1.39*/L,N%3.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L,血小板*/L,PCT0.1μg/L,高敏CRP44mg/L。血培养报告(-)。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年版):2粒缺: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L,或预计48h后ANC<0.5×/L;严重粒缺指ANC<0.1×/L;
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38.3℃/腋温≥38.0℃,或口腔温度≥38.0/腋温≥37.7℃持续超过1h。
按此标准患者已经属于粒缺发热!而且伴血小板轻度下降,但PCT正常,CRP轻度升高,结合临床表现,暂不考虑血流感染等严重感染。很简单的一个肺脓肿病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为什么会粒缺发热呢,感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真凶是它!
患者目前主要表现为粒缺伴发热,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发热原因是什么,难道是血液系统疾病?那有必要骨髓检查。值班主任反馈一条有意思的线索:以前也见过两例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发热的,停药后就好转了。还有此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呀。以前没事乱翻书的时间,曾有国外病例报道用头孢洛林(第5代头孢)后出现粒缺发热伴皮疹的,停药后发热皮疹好转。3立即上PubMed扒文献,还真找到了不少线索。个案报道1:年台湾一71岁老年女性,因糖尿病右足坏疽住院,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gq6h治疗,入院第3天后行右小腿截肢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第13天患者出现发热伴粒缺与血小板减少(两系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19*/L,血小板5*/L。经各种检查,排除了DIC、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原发性恶性血液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等。怀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到第14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累计剂量达g,停用后予激素、输血小板等治疗,白细胞及血小板回升。4个案报道2:65岁男性因慢性跟腱感染而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第13天时出现高热39℃伴全身广泛红斑疹。抗菌素改为美罗培南,48小时后热退。根据欧洲药物过敏网络(ENDA)β内酰胺类超敏反应的诊断推荐,进行了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呋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美罗培南的皮肤点刺及皮内试验,但均阴性。进一步单盲肌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mg进行激发试验。6小时后,患者出现寒战、轻微红斑与39oC发热。立即肌注激素、抗组胺药与对乙酰氨胺基酚治疗,1小时后症状缓解。随后数日患者未再出现发热。同样单盲肌注美罗培南、口服阿莫西林激发试验均(-)。由此确诊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的药物热(drugfever)。5系统综述:收集到6例个案报道,3个队列研究,个临床试验与2个I~III期的临床试验资料。发现白细胞减少出现在哌拉西林治疗的第15天后。名非粒缺发热患者中由哌拉西林诱发的粒缺非常罕见,仅0.04%,没有死亡病例。哌拉西林诱发的粒缺目前认为是骨髓细胞停滞引起的,通常可逆。6通过「临床用药APP」查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的粒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可能性最大!峰回路转:可以出院了!
考虑到极可能是哌拉西林诱发的粒缺发热,遂换药,抗生素调整为碳青霉酶烯类,并予升白治疗。停用哌拉西林当晚体温正常,后续也没有再发热。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很快恢复正常。入院第25天患者出院。患者和医生都很开心。总结
1.哌拉西林诱发的粒缺发热、骨髓抑制非常罕见,多见于治疗后第14天,总体可逆,预后良好;2.诊断主要是排除法,药物激发试验可确诊,但伦理学很难通过且有风险,所以极少施行。3.管理原则包括停药,替代抗菌素治疗基础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等;4.治疗期间病情突变应注意排查药物的不良反应。排版:Rabbit责编:飞腾投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