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杂志
原标题:为孩子长高不顾一切的家长们注意,”增高针“已遭质疑
记者赵天宇
“身高焦虑”之下,长春高新股价攀上巅峰,又在质疑声中跌落。
年8月5日,长春高新(.SZ)跌停,收于每股.51元。一日内,市值跌去超过亿元。
这是由于新华社8月4日晚间一篇报道,直指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医院用不规范的手法做检查,检查结果拿到之后就开始给孩子使用“增高针“,不负责任。
长春高新,正是以生产儿童生长激素而名动资本市场,就是俗称的“增高针“。8月5日,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长春高新回应投资者称:生长激素属于处方药,相关产品均销售至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医疗机构。
对于生长激素产品的使用,医生需进行包括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一系列严谨的检测项目后,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病种临床要求开具处方。
新华社文章还质疑该药的安全性。
对此,长春高新回应称,该产品的生产厂金赛药业,设立专门的机构人员,收集产品的安全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持续监测产品安全。生长激素具有超过60年的使用历史,经过了国内外几十年临床应用,证明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对于长春高新的这份回应,业内不怎么买账。
这个药从来就有争议
“继续嘴硬。”一位创新药企业从业者评价,这类公司若在海外,可能会因潜在的药物滥用而被罚得倾家荡产,比如美国一些卖芬太尼的制药公司。芬太尼是麻醉药物,滥用会导致上瘾。美国有公司因贿赂医生多开处方,导致芬太尼滥用,收到上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由于生长激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处方才能用,因此,“滥用”的指责就涉及到两个相关方:医院。
医院的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医院里有儿童保健科,科里有一个亚专业叫生长发育。另一位医生补充说,医院的内分泌门诊也会涉及,医院内分泌科的矮小门诊。
生长激素产品,都有明确适应症。比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用于因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此外,还有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除上述适应症,还可以用于因Noonan综合征所引起的儿童身材矮小、因SHOX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儿童身材矮小或生长障碍、已明确的下丘脑-垂体疾病所致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等。
这两款产品长春高新都有涉及,属于其基因工程制药业务板块。年,长春高新的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达到84.37%。这部分收入较年增长了24.26%。
今年5月,长春高新攀升到今年的股价巅峰,每股.17元,被视为“药中茅台”,但随后震荡下跌,至今已经跌去四成。
“生长激素不是中国特有的,治疗身高不足,全球也是这个治疗方案。”上述业内人士说,这次引发争议,有可能是企业营销造成的滥用。疫情造成了大量在治疗周期的孩子流失了,医院注射。一旦超出年龄或超出周期,生长激素将不显作用。
另外,生长激素是纯自费产品。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因此,“执笔医生的引导非常重要,这也涉及医疗环境的问题”。
“公司应该加大处方和既往购药量的跟踪。”8月5日,长春高新的一位投资者给公司提出了此建议。
对于生长激素销售环节的具体管理措施,截至发稿,长春高新未回应《财经》记者采访。也有药企公关人员一声叹息,“可怜的长春高新。”
为长高不顾一切的尝试
孩子能否打生长激素,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和检测指标,比如年龄、骨龄、激素水平等。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孩子一旦开始注射,就是要一个周期,不止一针,所以患者管理有一个体系,包括既往指标和改善指标,查有可循,如果有不良反应也是会记录的。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指出,疗程通常不宜短于1年—2年,过短时间,儿童的收益对最终身高的作用不大。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