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也成焦虑这种增高针可别给孩子

前一阵子正赶上奥运热潮,网友们都在进行相关的讨论,对奥运选手们的矫健身姿羡慕不已,也对平日里挥汗训练充满敬佩,之后国务院又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年)》,可见全国上下,大家都把体育、健康逐渐重视了起来。

加强体育锻炼,当然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健康快乐地生活,家长们也是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寄予厚望,然而有一些家长却选择了揠苗助长的方式,反而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学业焦虑未平,身高焦虑又起?

各位家长朋友们,是否有过孩子身高不够的焦虑呢?

如果说学业焦虑尚且有成绩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是好是坏家长们还能做到心里有数,那身高焦虑可真算是收割家长钱包的好噱头了。

身高虽然也有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标准”,但既然有“平均”,就自然有孩子处于平均线之下。

显然大多数家长都会不甘心孩子低于平均身高,甚至高于平均值少许仍不满足,这样的焦虑经一些不法商家的放大,就变成了可以牟取暴利的“硬需求”。

过去孩子个子矮,多数家长的想法是多吃肉、多喝奶、补充营养;而现在,陆续有家长选择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也就是打“增高针”。

近日,新华社就发文曝光了“增高针”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增高针”是啥?

孩子的身高受遗传基因和营养摄入影响,这是已经被大家接受的事实,在孩子生长过程中,注意给足营养、加强锻炼,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即可让孩子健康成长。

但是会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体内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如患有矮小症的孩子,则需要补充生长激素,这类用于治疗的处方药生长激素,就成了部分医疗机构口中长高的“增高针”。

而这类激素类药物,每月的费用在元至元之间,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

好家伙,这不比补习的费用刺激多了!

暴利导致“增高针”滥用

生长激素作为处方药,在治疗使用时是有限制要求的,而一些医药医院医生,许以高额回扣,为没有必要注射生长激素的孩子开具处方,实际造成了生长激素滥用的情况。

目前发现生长激素滥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糖代谢、局部红肿及皮疹、手脚变大等。还可能有带来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的风险。

另外,生长激素使用的效果也有不同,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时期、用药阶段等因素也会影响最后的效果,因此,“打增高针”≠“身高增高”。

据报道,浙江的一位王女士就因为担心孩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前前后后花了48万元,结果孩子只长高了1厘米,而这1厘米,是不是48万换来的也不得而知。

小七提醒各位家长,外部的激素注射通常用于自身激素分泌不足,若正常孩子频繁注射,会影响自身激素的分泌,甚至影响分泌器官的相应功能。

因此,切不可盲目给孩子使用药物。如果有孩子发育不良的担忧,一医院检查后才可根据医生处方用药!

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

关于孩子身高的发育,基因的影响是一定有的,不过单通过基因来“预测”孩子的身高是不科学也是不尽准确的。

即使父母的基因再优秀,孩子如果营养不良,也没法达到父母的高度;相反,如果营养充足、锻炼得当,孩子的身高超过父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因此,对于进行身高预测的基因检测,这种检测受后天影响较大,检测结果往往只是“图一乐”,不具备太多的指导意义;但是基因检测仍然可以在另一方面为孩子成长发育做出贡献——营养吸收能力检测。

在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可以做到吃饱喝足、营养充分的情况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jbjc/10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