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中肺鳞癌患者人数占肺癌总数的25%-30%,是肺癌中第二高发的类型,仅次于肺腺癌(40%)。其发病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存在地域差异。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此,东方破晓-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案例大赛于线上隆重举行。
作者:重庆医院胸外科罗志林
作者简介
罗志林教授
重庆医院
重庆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南肿瘤防治学组委员
获年第六届胸外科青年医师菁英赛腔镜肺叶组云贵渝赛区冠军、西中国赛区亚军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男,63岁,因“痰中带血半年”入院于-02-22。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痰,痰中混有鲜红血丝,院外未行特殊治疗。无气促、胸闷、胸痛等。
查体:身高cm,体重66kg,BMI:22。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吸烟史40余年,每天半包;无饮酒史;
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1、胸部CT提示:左肺门肿瘤性病变伴左上叶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增大,肺门血管被包绕。
2、纤支镜检查:左上叶固有段开口处新生物,考虑肺癌可能;
3、纤支镜活检病理提示:左上叶鳞癌。
4、肿瘤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异常。
5、其余相关检查:头颅MRI、骨扫描、腹部彩超未见转移征象。
临床诊断
1、左肺中央型鳞癌(c-T4NxM0IIIA期)(T4:侵及肺门大血管)
2、左上肺阻塞性肺炎
诊疗计划
1.基因检测(含免疫治疗相关指标);2.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3.若成功降期,及时手术;4.定期随访。基因检测结果:
1、因组织较少,未行PD-L1检测;
2、TMB15.4突变/百万碱基;
3、未检出EGFR、ALK、ROS-1、MET等常见驱动基因突变。
MDT讨论诊疗方案
1、患者局部晚期,直接手术存在无法达到R0切除的可能,且手术风险大;
2、患者无驱动基因突变,TMB值中等,存在免疫获益,故拟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3、根据NCCN指南,患者鳞癌,化疗方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mg+顺铂80mg,每三周一次(体表面积1.7m2);
4、免疫治疗方案为信迪利单抗mg,每三周一次;
5、治疗期间予以充分营养支持及胸腺法新支持。
疗效评价
经四次白紫+顺铂、信迪利单抗新辅助治疗后(-03-10至-06-06),复查CT:PR。
复查PET-CT:
1、左上叶原发灶仍有代谢活性;
2、4L组、10组淋巴结轻度FDG摄取。
复查结果:
复查纤支镜:见左上叶固有段开口仍有新生物,其余支气管各处无明显异常;
头颅MRI:未见转移灶;
PET-CT:全身其余脏器未见转移灶;
心肺功能:正常。FEV1:3.07,实/预比.7%;MVV:.76,实/预比.1%。
第二次MDT讨论
再次MDT讨论(肿瘤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考虑:
1、至此,患者经新辅助治疗,成功降期,手术时机出现;
2、患者经术前4次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术中可能出现肿瘤组织疤痕化、粘连重等情况,且降期后的CT提示肺门血管仍有可能存在难以解剖的情况,故不排除左全肺切除的可能;
3、拟先行单孔胸腔镜探查,视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最终术式:患者于-06-28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下左全肺切除+淋巴结清扫。
术中左全肺切除理由:
1、左上肺尖后段处仍可触及质硬肿块,周围组织呈瘢痕样改变,解剖前段及尖后段动脉困难,且周围多枚淋巴结融合;
2、肺裂发育欠佳,分离肺裂过程中组织较韧,显露左肺动脉基底干困难;
3、基于上述,左上肺叶切、袖式切除皆困难,于是行全肺切除。
术后病理:完全病理缓解(气管切缘无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肿块内未见癌细胞)
后续治疗
1、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10天出院(-07-08)。
2、术后继续免疫治疗+化疗2次,原方案(-07-29至-09-10)
3、-09-10至今定期门诊随访。
术后一年半(-01)复查胸部CT、头颅MRI、腹部彩超,未见复发转移,
复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病例小结
1、-02-22至-03-10明确诊断、完善基因检测、制订治疗方案;
2、-03-10至-06-06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
3、-06-28至-09-10手术及术后治疗;
4、-09-10至今随访观察。
专家简介
陈奇勋教授
医院
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侯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兼干事
浙江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外科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协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点评
对于可手术III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基于在晚期NSCLC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