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55(1):82-86.
DOI:10./cma.j.cn--
本文引用:朱振宸,宋兰,隋昕,等.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不典型肿瘤反应影像学评价的研究进展[J].
摘要
随着以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药物开始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不典型肿瘤治疗反应的出现给实体肿瘤评价指南(RECIST)带来了挑战。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南涵盖了新型肿瘤治疗反应,但是缺乏大样本下的证据支持。与此同时,新型影像学技术如影像组学、能谱CT、DWI、分子影像在评估肿瘤治疗反应及预测疗效中的优势逐渐显现。本文对各版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在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影像学技术在肿瘤治疗反应评价以及免疫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价值、前景及挑战。
引言
肺癌是全世界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亚型[1]。近年来,以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或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PD-L1)为靶中心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ICI)治疗法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和NSCLC的治疗中。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出现了不典型肿瘤反应,给传统影像学评价指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一些学者根据新型肿瘤治疗反应的特点提出了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标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仍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随着能谱CT、分子影像等新型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像组学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属于肿瘤免疫反应精准评价的时代已不再遥远[3,4]。笔者描述了各版实体肿瘤评价指南在评估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的异同,并且对影像组学、能谱CT、DWI以及分子影像在未来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一、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PD-1是CD28超家族里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其主要表达于激活的CD4+T细胞、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PD-L1是PD-1的主要配体之一,并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中,包括肿瘤细胞。PD-1与PD-L1的结合可以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的扩增,降低其杀伤性,甚至诱导凋亡[5]。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如减少表面抗原的表达(这些抗原可以被淋巴细胞特异性地识别)、促进调节T细胞分泌(这些细胞有削弱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和增加PD-L1的表达[5]。因此,如果能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可以提升CTL的活跃度,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在肺癌领域中,针对PD-1/PD-L1靶点的药物主要有6种:抗PD-1单抗(Nivolumab、Pembrolizumab、Sintilimab)和抗PD-L1单抗(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这些药物与化疗(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并且在二、三线治疗过程中使用居多,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其在与化疗联合的新辅助治疗和一线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的疗效[6]。
二、新型肿瘤治疗反应及不同影像学评估指南在免疫治疗中的评价作用年发布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根据肿瘤在治疗后出现的体积变化以及转移灶的出现或消失来决定患者的反应,共分为4个类型,分别是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和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