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药品集采通知,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等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集采消息引发股市震荡,金赛药业母公司长春高新闪崩跌停。
在医学上,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不过绝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为了增高而使用它。但是近年来,在部分家长对孩子“身高焦虑”,医院鼓吹的所谓“定制身高不是梦”的氛围下,生长激素使用量骤增,更有企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以头部企业长春高新为例。该公司年年报指出,金赛药业是其核心子公司。当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0.47亿元,其中金赛药业就贡献了27.60亿元,占比90.58%。在金赛药业的提振下,长春高新的制药业营收毛利率高达90.58%。
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有投资者担心,这是否将给长春高新带来不利影响。长春高新对此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政策规定并将合理制定方案”。
来源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
毛利超过90%,“寡头”的暴利生意?
从数据上来看,生长激素实在是太赚钱了。
长春高新年年报表示,金赛药业作为公司核心子公司,确保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当年长春高新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1%;实现净利润30.47亿元,同比增长71.64%。
其中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27.60亿元,同比增长39.66%。简直就是长春药业的摇钱树、印钞机。
年报数据显示,年,长春高新制药业收入占比91.16%,其中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和中成药分别占84.37%和6.79%,远远高出房地产(8.69%)和服务业收入(0.15%)。
毕竟,药品生意毛利实在是太高了。
资料显示,长春高新制药业的毛利率为90.85%。如果按照产品类型来分,抛开毛利率73.29%的中成药,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毛利率高达92.27%。
年报资料截图
市场上的生长激素产品分为三类:粉针剂(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和长效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其中水针及长效剂型的定价空间和毛利率更高,更受青睐。
这正是金赛业务之所长,几乎独占了高端市场。
国金证券去年8月研报指出,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呈现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领先的双寡头格局。PDB药物综合数据库资料显示,年金赛药业的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市占率分别为4.37%、70.81%和0.94%,合计占据生长激素市场76.13%的份额。在水针和长效剂型市场上,金赛药医院销售中占据了99.88%的份额,在长效市场目前占据独家地位。
此次同样进入集采、股价大跌的安科生物,产品则相对低端,它主导的是粉针市场。研报称,在目前国内短效粉针市场中,安科生物占据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生长激素这个暴利赛道,不光利润高,更让人羡慕的地方在于根本不愁销路,客户抢着买。
对于家长而言,给孩子打成长激素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家长愿意付钱。
据中国网财经年报道,有家长表示:“孩子自年1月开始使用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治疗,每天都要打针。目前我们孩子一支剂可以用5天,一支剂的价格是元左右,每月要花费元左右。”
一位家长为15岁的孩子打了两年半的金赛增周制剂,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花费50-60万元人民币。对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位家长称“五六十万买这点身高,要不然你有钱也买不到,过了这个年龄就没有了。”
央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