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5月13日电(见习记者李斌)“太卷了,成年人忙于身材管理,家长忙于孩子的身高管理。”有家长向未来网记者坦言。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发布《3-15岁儿童标准身高表》,对照起孩子年龄对应的平均身高,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没到及格线,于是开始了新一轮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年9月进行了一次范围覆盖全国近万名儿童的调研,发布《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结果显示,超过5成的中国儿童难以达到遗传身高,近8成儿童的未来身高达不到父母预期。于是增高针市场迅速扩大,在这个市场中,商家举着“定制身高不是梦”的牌子,带领家长为孩子打针以此助力孩子身高。靠吞食家长对孩子身高焦虑而成长起来的百亿“增高针”市场,究竟水有多深?又有多少企业在向家长“割韭菜”?01
父母的身高焦虑“身高是一个人的门面,影响伴随一生,若是不达标,孩子日后的学业、事业选择都会受到许多限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位年轻妈妈对未来网记者感叹道。在百度搜索框输入“孩子长不高”,检索结果高达千万,联想词条多为“孩子不长个怎么办”、“小孩子长个子慢怎么办”、“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甚至有词条显示为“生长激素多少钱一针”,可见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焦虑。不少家长开始求助“增高针”,即生长激素,是一种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小林(化名)是一位9岁孩子的妈妈,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9周岁零三个月的时候身高还是厘米,虽然身高处于正常范围,但因我和丈夫个子都不高,认为身高是男孩子的门面,所以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