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就是肺癌8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

近年来,我国的肺癌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8万例,发病率连续多年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

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防癌检查的推广、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肺癌疾病的发现率明显得到提高,高分辨率的检查仪器甚至可以发现1毫米的肺部小结节。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发现肺部小结节了,是不是就是得了肺癌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检查出了肺部结节就会感到恐慌和仓促手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80%的肺部结节是良性的,是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所以不要认为肺部结节就是肺部,拿到检查报告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询问医生以得到明确的诊断。

一般而言,肺部结节直径小于3厘米,小于1厘米的病灶一般称为肺部结节,是通过CT等影响学检查就可以发现的肺部阴影病灶。

肺部结节不等同于肺部,肺结核、慢性炎症、陈旧性病灶等也可以表现为肺部结节,仅有20%左右的肺部结节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肺部结节包括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一般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的恶性率较高。

目前来说胸部X光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较常用的筛查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也时行胸部X光检查,并没有发现肺癌,是因为在正位胸片上,肺组织与纵膈、心脏及膈肌有重叠,筛查肺小结节容易出现漏诊现象。

而在低剂量螺旋CT则可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和横断面断层成像,发现位于解剖学死角或胸片检查中因组织结构重叠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遗漏,明显提高肺内小结节的检出能力,甚至能够发现小至3毫米的微小结节,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恶性结节检出率可达80%以上,对早期肺癌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另外,对于肺段交界处、位置不明确的肺结节,现在还可以采用3D影像模拟重建技术,将不同层面的血管、神经和组织形成立体影像,更直观地看到病灶的边缘及密度,进行精确定位。

对于单个直径小于8毫米的磨玻璃样结节,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则可以改为一年复查一次。对于单个直径大于8毫米的磨玻璃样结节,如果定期复查发现结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可以使用PET-CT、活检等方式进一步的评估,必要时要通过手术切除处理。

对于肺部早期发现的话,其实通过规范化治疗后,5年生存率是非常高的。目前来说,如果肺部早期被发现的话,那么通过“微创”手术即可得到很好的治疗。

早期和部分进展期肿瘤患者只需在打1个或几个1~3厘米的小孔,就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并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不需要切断肋骨,也尽量避免了肌肉损伤,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康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早期肿瘤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

另外,对于界线不清的小结节,以往在手术切除过程中会存在难找寻、难切除的风险。现在随着科技进步,手术开始前,还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及VR虚拟现实技术,将术前进行的3D模拟成像放大到1:1的真实大小,投射在患者身上,实现影像模拟与实际情况的完全重合,再次确认病变的真实位置,确保之前预判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的可靠性。

当前,肺部的早期表现较为隐蔽,只有当肿瘤相当大的时候,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多或者出现转移时,才会有较为明显的疾病。所以平时患者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一定要与一般和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区分开来,否则有可能会延误肺癌的治疗时机。

对于肺部的“潜在群体”,可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以便早发现肺部病变。这些群体包括:40岁以上,特别是长期吸烟、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工作和生活中易接触污染物、有既往肺部慢性病史、有家族遗传史等的高危人群。

不要误以为肺部结节就是肺癌,也不要有肺癌类似症状而忽略是肺部的可能,特别是冬季到来,流感纵横,要及时发现到底是哪类疾病使得身体出现症状。早期发现、早治疗,生存率才能得到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tool.com/jbby/9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