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5月14日至16日,医院院长裴晓华率我院胸外乳腺科团队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和第六届乳腺病羊城论坛,医院参观交流。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裴晓华院长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积极推动历届学会的学术交流、学科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工作。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裴晓华院长在“大咖论道”环节作了《中医乳腺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主题演讲,详细梳理了中医在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等疾病的病因认识、辨证基础、内外治法、各家学说、比较优势、存在问题等,同时提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的方向、结合位点等。裴院长提出在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擦亮“中医”这块金字招牌。裴院长的演讲在来自全国各地乳腺界中西医名家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强烈反响。
在本次学术盛会中,裴晓华院长受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我院胸外乳腺科陈隽鹏主任获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务委员。这是学会对医院开展的乳腺病诊疗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在这次广州行程中,裴晓华院长还带领我院胸外乳腺科团队,参医院。与该院乳腺专科陈前军主任、刘晓雁主任、叶淑华护士长等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
叶护士长详细展示了艾叶药浴、腕踝针、梅花针、耳穴压豆、脐灸、八髎灸、固原灸、砭石音乐毯疗法等该科中医特色外治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分期辨证施护,围手术期给患者情绪疏导、围化疗期无呕管理等,以及在科室文化建设中的优质服务连心墙,许愿树,爱心苹果、视频号宣教、青年文明号等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举措。
裴院长一行人参观了乳腺科门诊、乳腺外治中心、传统疗法中心等,进一步了解科室的特色及科室之间的协作。
参观后,双方团队进行座谈,就科室管理、学科建设、科研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将为我院胸外乳腺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医院胸外乳腺科
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分中心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外科研究所成员之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系组员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乳腺基地诊疗联盟牵头单位
厦门市级重点专科创建单位
胸外乳腺科具有高、中、初级医师12名(博士,硕士学历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承担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10余项,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技术团队。科室分为乳腺专科和胸外专科。
●
乳腺专科: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良恶性疾病方面形成鲜明的优势。科室配备乳腺钼靶机、乳腺微创旋切系统、乳腔镜、乳管镜、乳腺高频彩超,乳腺MRI等专科诊疗设备。实现乳腺专科诊断和治疗一体化。
西医诊疗方面: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相关整形与再造、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规范化治疗措施。开展微创旋切技术、巴德针活检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物的切除或活检,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开展乳管镜、乳管造影技术,实现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症、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和精确定位。全市率先应用乳腔镜和溶脂技术治疗乳腺重度异型增生、多发纤维囊性增生、男性乳房发育,实现微小切口切除全乳腺。开展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型跨象限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保留乳房,切口美观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建立乳腺癌,乳腺炎全程化管理。
中医诊疗方面:开展乳房推拿、平衡火罐、穴位埋线、耳穴压籽、穴位磁疗、针灸、红外线理疗及外用药膏等中医特色非药物治疗技术,以及针对“乳癖、乳痈、粉刺性乳痈、乳腺癌术后调理”的中医辨证药物治疗,在“乳癖(乳腺增生)、乳痈(急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非哺乳期乳腺炎)、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等病种诊治方面疗效显著。
●
胸外专科:
胸外专业组在胸部微创手术方面,技术领先。开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胸腔镜下各式复杂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肺癌,肺磨玻璃结节;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尤其在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立了规范的胸部微创手术诊疗流程。依靠中西医结合优势,形成完善的胸部手术后呼吸功能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
扫一扫